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Follow your heart

关于谎言产生原因与表现形式的考察和自省

[i=s] 本帖最后由 小黑的独白 于 2015-3-18 23:18 编辑 [/i]

我相信68%的谎言都是无关紧要随口说出来的,因为我就这样。七宗罪社区
比如你在路上碰到我,我正要去剪头发。这时如果你随口问我干嘛去,那么我很可能随口告诉你我要去买东西。
为什么我要说谎?我也不知道,就是第一时间随口说出来的,理由重要吗?
如果非要追根究底的话,可能是我觉得“买东西”这个答案更简单、更具有话题完结性。你可能有7.9%的几率继续追问我去买什么,那你一定是十分无聊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如果我实话实说告诉你我要去剪头发,那么你会有73%的几率追问我“为什么剪头发?”“要剪什么样的发型?”“多久剪一次头发?”“有没有好的理发店推荐。”或者至少以上问题的其中之一。
而我无论如何也不希望独自走在路上毫无防备之时,突然不得不去回答这些毫无价值的问题。所以此时,说谎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这68%的谎言,其原因即可以归结为:1,不知道/没想好答案,所以姑且应付。2,没走脑子随口说。3,防止麻烦,防止被打扰,懒得解释。

在剩余的32%谎言中,有大约18%是出于恐惧,各种各样的恐惧。被问者在听到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心理预设——提问者期待某种回答,若得不到与期待相符的答案,提问者会产生诸如愤怒、仇恨等感情。我们姑且不去论证这一预设的合理性——影响这一变量的条件实在复杂。
那么归根结底,被问者在这种情况下说谎是因为不希望预设中的情景实现。因为一旦提问者产生了诸如愤怒、仇恨等感情,他/她就会作出一系列反应行为。也许提问者因此受到伤害,产生心理创伤;或者提问者因此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更有可能发生的是一场即时爆发的战争。无论哪种情景,对于被问者来说都将是一场煎熬。
在这种时候,一句简单的谎言对于被问者来说,似乎是解除眼前困境的最恰当途径。只要眼前的困境得以解脱,往后的事情就可以往后再说,因为时间可以磨灭一切。

另外14%的谎言是中,还有8.5%的是为了牟利,牟取直接的或者说某些相对来说较为现实的利益。当然,也有一些人谋求的是精神上的利益,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感或者优越感。

最后的5.5%是因为说谎的人需要通过谎言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就像我曾经遇到过的某些人。他们说着天花乱坠然而极易被识破的谎言,他们就生活在谎言之中。
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的谎言往往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因为我们无法看到任何一点谎言为他们带来好处的迹象,也因此这样的谎言不易被识破。大多数人会觉得他们说得让人难以置信,却缺乏让人揭穿的兴趣和价值——它们既不损人,也没利己。
这一类说谎者的谎言有时是具体的事件,比如某种现实或超现实的经历;有时是一种态度。
比较典型的是这种情况:他们往往会锁定某一类型的“受害者”,接近他们,并对其示好。待与被害者较为熟悉后(在这里,“熟悉”这一定义似乎不太准确,因为对于被害者来说,往往会感到一种莫名其妙,即“某人莫名其妙地与我熟络”的想法,并怀有一种若有若无的隔阂感。而从加害者的角度来说,“熟悉”一词是否适用,我就不得而知了),便开始倾销他的各种谎言。
一开始,被害者或许不习惯于聆听那些谎言,但在日积月累,且无大碍的情况下,被害者往往会不自觉地接受其倾销的谎言,并可能会在无意中将这些谎言转述给第三者。
差不多当被害者较为习惯谎言倾销行为之后,加害者就会开始其真正的加害行为。
至于具体的加害行为如何,则会因加害者和被害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可以肯定的是,加害者们往往能够极其迅速并准确地分析出被害者最为在意的事物领域,并以此为着手点进行加害行为。

赞(0) 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觉得有用,欢迎转发;保留作者信息;(采集人员请润)七宗罪心理 » 关于谎言产生原因与表现形式的考察和自省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Follow your heart

关于留言

觉得有用就打赏一下吧!您的支持是我做下去的最强动力!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