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Follow your heart

在电影《七宗罪》寻找美国当代文化中的宗教情愫 – 精彩影评

 
 
  摘 要: 由著名导演大卫•芬奇拍摄的经典作品《七宗罪》,影片中始终贯穿的宗教文化的浓厚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七宗罪》的宗教渊源开始追溯,分析影片中主要人物自身性格中的宗教情结及其带来的影响与指向,通过打开这种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解读美国当代社会对罪的诠释,以及对宗教的敬畏和推崇。   
 
  关键词: 七宗罪电影;天主教;美国当代文化;宗教文化 
 
  在西方宗教,无论是基督教还是天主教中,都有关于罪或原罪的说法。“七宗罪”这个概念虽然不是出于圣经的原文,但其深意直捣人心。大卫•芬奇导演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法将它展现在荧幕上,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及精神上的无限震撼。观看的同事,影片让我们感到更多的是对于宗教文化的反思,和对宗教力量的敬畏。笔者打算以这部表现美国宗教犯罪的电影为切入点,引导读者了解美国宗教文化,并试图解读在这种现象背后的美国社会及美国大众的宗教情结。    
 
  • 一、 天主教、基督教和七宗罪  
 
天主、基督
  天主教教义第1849条中完整的定义了罪:罪是对理性、真理和良心的冒犯;是由对特定物质的放纵追求而导致失去对上帝和邻居的爱,它伤害了人的本性和完整。它是与永恒的法律背道而驰的言语、行为和欲望。
 
  简单说,罪就是对上帝的不顺从,对上帝的反叛,它试图通过变成“如神一般”,通过能分辨善与恶的意志来达到丑恶的目的。天主教教义中曾提出要“按若望格西安和教宗额我略一世的见解,分辨出教徒常遇到的重大恶行”。
 
  “重大罪行”所涉及的恶行都属于原罪,如天主教认为盗贼的贪得无厌正是源于过分强烈的欲望。这些所谓的重大恶行最初是由希腊神学修道士庞义伐提出的,有八种损坏个人灵魂的恶行:
 
色欲、贪食、伤悲、贪婪、懒惰(精神上)、暴怒、傲慢及自负。
 
  庞义伐认为当时的人们慢慢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以至于骄傲得以肆无忌惮的蔓延。到了6世纪的后期之后,圣教会教宗圣师额我略一世将这八种罪行减到七种,将自负归并到骄傲,悲伤归并到懒惰,并加入妒忌。他根据各种罪对爱的遗弃程度不同,最终将七宗罪的次序排为:
 
色欲、暴食、贪婪、懒惰、暴怒、妒忌、傲慢
 
  究其源头,圣经原文中并没有“七宗罪”的明确说法。圣经中系统地定为戒律的,是旧约《出 埃及记》的第二十章———摩西十诫。其原文如下: 
  神吩咐这一切的话,说:“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
  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 不可杀人。
  • 不可奸淫。
  • 不可偷盗。
  •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 不可贪恋人的房屋。
  • 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出自: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2008年第72页)  
 
 
  电影《七宗罪》中所表现的七种罪行———骄傲、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暴食、淫欲,被天主教认为是会遭到永劫的七种大罪,曾经多次出现在著名绘画作品及中世纪教会人事布道的题目中,尤其在托马斯•阿奎那的宗教著作、但丁的《神曲》和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论述犹为著名。但丁的《神曲》是最为大家熟知的。
 
  但丁花了十多年时间才完成《神曲》(约1307-1321)这部巨著。作品共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在《神曲》的炼狱篇中,但丁按照罪行的严重性顺序排列
 
  七宗罪:
  • 淫欲(不合法礼的性欲)、
  • 贪食(浪费食物,或是过度放纵食欲、酗酒或囤积过量的食物)、
  • 贪婪(希望占有比所需更多为之贪婪)、
  • 懒惰(懒惰及浪费时间)、
  • 愤怒(由于憎恶而引发的不正常的感觉,希望报复或打击他人,在法 律所允许的范围以外,意图惩罚别人的意思表示也被归作愤怒)、
  • 嫉妒(因对方所拥有的资产比自己丰富而心怀怨怒)、
  • 骄傲(期望他人注视自己或过度爱好自己)[1]。    
 
  • 二、 电影《七宗罪》的宗教寓意  
 
  尽管影片《七宗罪》是一部R级[2],限制级的电影,但不得不说它是一部精彩的惊险悬疑电影,更是一部经典且具有宗教意义的黑色电影。 
 
  这部极其出色的悬疑惊悚电影描写了颇为详尽的犯罪心理有,使得剧中的道德杀手John Doe打着道德审判的幌子,将进行中杀人的行为更加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在影片的最后,探员David Mills成为John Doe完美变态杀人计划的最后执行者,更加是影片对人性和社会的巨大讽刺。这到底是反映了天主教中的七宗罪罪恶的无法抗拒,还是反映了当今社会以及人的混乱和复杂,正如最后沙默塞警探引用海明威的那句话:“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值得大家为它奋斗。我同意后面半句。” 
 
 
  在这部电影里,七个罪行、七次惩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之中以及影片开场所有的楼房号码都是以“七”开头的,就在故事的结局也由John Doe定在第七天的晚上七点。无处不在的“七”不断地给观影者一种暗示:一切的罪与罚都是命中注定。John Doe在英文中是“无名氏”的意思,它仅仅是罪犯的一个符号,甚至可以说他根本不需要名字。他是谁并不重要,关键是他自认为是“上帝”,同时作为“授意者”和“观望者”参与了整个犯罪事件。7在西方的宗教历史中是一个被赋予了神秘色彩的数字,这可以在圣经的旧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亚当是上帝用了七天的时间创造的,
  夏娃是上帝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创造的。
  在天主教的《启示录》第二十三章第三节中写道:“有一条大而红的龙,七个头,带着王冠。。。这条红龙的名字既叫魔鬼又叫撒旦。。。”这是对魔鬼撒旦最早的定义,撒旦也是地狱中最大的魔头,同时一共有七名堕落天使被称为撒旦。
  到16 世纪后,基督教更是直接用撒旦的七个恶魔的形象来代表七种罪恶:
  • 路西法(Lucifer):傲慢(Luci- fer是因傲慢而不愿向耶稣下跪才引起耶和华不满, 最终挑起“诸神黄昏”);
  • 玛门(Mammon):贪婪(财宝和贪婪的错误神);
  • 阿斯蒙蒂斯(Asmodeus):色欲(激怒或是欲望的魔神的始祖);
  • 萨麦尔(Samael):暴怒(愤怒的化身);
  • 别西卜(Beelzebub):饕餮(苍蝇君主,圣经中以“鬼王”相称呼);
  • 利维坦(Leviathan):妒忌(象征邪恶的一种海怪);
  • 贝露佩欧鲁(Belphe- gor):懒惰(原为亚述的魔神之一)。
 
  《七宗罪》影片的英文名字只有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英语单词“Seven”,这一神秘的带有宗教意味的数字,让人立刻联想到其在宗教教义中的体现。 

 

  大众在面对宗教信仰时怀有不同的态度,或者是认知度是不同的,多少都带有盲目跟从的心态。但无论是在天主教还是在基督教的教义中,都认为人一出生带有原罪,在生命的繁衍生息过程中需要用爱和原谅不断地宽恕他人。在电影《七宗罪》中,探员David Mills在面对被变态的罪犯John Doe 杀死他心爱的妻子时,自身宗教信仰中所推崇的爱和宽恕的教义原则已经无法压抑他愤怒的心情,以至于他在愤怒中开枪将John Doe杀死,这无疑是帮助了这个变态的罪犯完成了他一系列完美计划的最后一环。作为一名探员,David Mills是在执行和维护美国的法律制度,他当然知道杀死罪犯之后,自己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同时他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无法平息内心的仇恨。
 
  在这种情况下,宗教信仰到底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3]处于愤怒而悲愤下的David Mills最终用枪杀死了John Doe———这个充满智慧、极其疯狂而又残忍的布道者。就这样变态杀手John Doe 完成了他的完美计划——用七种不同的手段杀死了他认定触犯了七宗罪的七个人。
 
  John Doe由于嫉妒死在David Mills手中,而David Mills杀死John Doe是出于愤怒这种罪,电影可能不是用血淋淋的感官刺激和大量的追逐场景来达到使人感到恐怖的效果,而是尝试引导观众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宗教信仰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电影《七宗罪》中的罪犯用强大的宗教理论信条,加上癫狂的信念来实施他所谓的“审判”。最让人不寒而栗的是,看起来苍白柔弱的罪犯,却可以信誓旦旦地以宗教信仰为根据来实施毛骨悚然的谋杀。一个变态杀手可以按照他的宗教信仰去惨无人道地杀人,而一个遵纪守法的探员却无法按照他的宗教信仰去原谅和宽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我们所处的世界不是那么的完美,到处充斥着肮脏和罪恶,但正是因为这些才更加突显出了真善美的价值。电影中的John Doe显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仇恨所有和美好相对的一切,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这一切。他幻想自己为救世主,不仅手段残忍,而且完全不管被迫接受一方的感受。其实,他一边冠冕堂皇地声称尊重人类做“上帝的选民”的同时,一边完全践踏了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宗教信仰对于信徒的要求是一样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讲,真正的宗教信仰从不要求人们按照清规戒律整齐划一地生活,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真正的信仰更不应该要求人们在每一件事上都发出同一个声音,而应该允许不一样的情况出现,否则中世纪的宗教灾难就是最好的例子。 
 
 
  • 三、 美国宗教文化情结
 
  通过电影《七宗罪》对美国宗教文化情结的反思在西方的社会文化中,宗教是一种与人们的价值观密切相关的意识形态,更是扮演着维护道德秩序的重要角色。因此,它被更多地赋予了威严和神圣。在西方社会中,大多数人都是有宗教信仰的,不论信仰的程度深或浅,人的行为模式和意识形态大都会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或暗示。
  
  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对于宗教的崇拜和敬畏不断丧失,这直接导致在宗教信仰下人们应有的行为模式或道德情操难以维系。因此,人在稍许的逆境或者不满中将迸发出相对以往更大的邪恶力量。而John Doe则借助这迸发出的邪恶力量将自己化身为宗教信仰的卫道士。 John Doe这个可以称之为变态的罪犯,其实内心是一个对宗教怀有异常神圣感的怪人。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假使他的表现再温和一些,不是选择用极端暴力的方式来拯救人的灵魂,他将可以代表美国部分民众对于宗教的看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无奈地反映了大多数民众希望通过宗教的力量来净化人类不断堕落的欲望和灵魂。
 
  产生这种变态杀手的社会环境一定是非常态的。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美国还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不断上演的变态杀手事件在该部电影中得以体现。尽管在现代的人类生活中还没有出现与电影中杀人手段完全一样的情形,但却有在思维动机和精神观念上与其极其相似的人。让我们来看一下全世界臭名昭著的邪教组织和变态杀手:盛行于欧洲的太阳圣殿教、日本的奥姆真理教、美国基督教牧师吉姆•琼斯等。 
 
  《七宗罪》使观影者看到了人性中极近黑暗的一面,虽然它不是真实的,但是已经触动了观影者心中最脆弱的神经。就像《七宗罪》中的老侦探William Somerset说的那样:“假若我们抓住了John Doe,并 且他就是魔鬼和撒旦的结合体的话,或许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可是他并不是一个魔鬼,他仅仅是一个人”如果一个人做出了魔鬼的行径,这已经很令人恐怖了,但更令人恐怖的是,变态杀手是打着宗教的名义进行犯罪的,在他歇斯底里的疯狂行径中还夹杂着些许理智。《七宗罪》并不是主要表现杀戮的场景,而是着重去探求杀戮的动机,以及在其背后 所反映及表现的更加深刻的寓意。
 
  在影片中,老侦探William Somerset曾说过:“在这个城市里,女人遇到抢劫,要喊救火,因为救火会有人帮你,但是救命,居民都怕惹麻烦。”这句话也是William Somerset很想离开警局的原因。因为很多人对于宗教信仰或者人性观念已经开始麻木了。 
 
  进一步思考,在整个社会不断吞噬人性时,难道要像William Somerset那样只是选择远离、抛弃或者从此不再亲近吗?答案当然是“不”。我们不能抹杀宗教信仰在人类经历种种磨难时所发挥的难以磨灭的好的作用,John Doe这个个例仅仅是影片《七宗罪》对于现实中存在的某些人的极端反映,对于宗教的敬畏和信仰依然还是西方宗教文化情结的主流思想。就像弥尔顿在《失乐园》中所写的那样:道路漫长而艰苦,一出地狱即光明。
 
参考文献: 
 
[1]但丁.神曲•炼狱篇[M].田德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2002:86. 
 
[2] R级 (RESTRICT- 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 dult guardian,17岁以下的青少年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
 
[3]李彬.把世界涂黑:谈影片《七宗罪》中的幽暗意识[J].北 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2):86. 
 
[4]Marian Seldin Buzkhart.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及其他 著作[M].徐克容,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七宗罪无疑是一部通过宗教讨论人性,揭示人性和救赎的影片,在所谓的“正义”与“邪恶”的碰撞中挖掘出了人性深处的丑恶和冷酷层层揭露出根植于人性中的弱点和丑陋,在黑暗中挣扎着生存的人们,需要时时停下忙碌的脚步时时反省并忏悔,海明威曾写道:”这世界是好地方值得为它奋斗”老警官威廉在影片结局仍然乐观,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各自的救赎方式并为之奋斗,以至于不会陷入万劫不复的阴暗地狱.
赞(0) 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觉得有用,欢迎转发;保留作者信息;(采集人员请润)七宗罪心理 » 在电影《七宗罪》寻找美国当代文化中的宗教情愫 – 精彩影评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Follow your heart

关于留言

觉得有用就打赏一下吧!您的支持是我做下去的最强动力!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