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Follow your heart

理性的猜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国有这样的一句俗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称它作为处理人际关系和做人的一个准则,尽管有一点消极的感觉,到也没有什么非议之处。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却将这一原则过于“强化”,处处表现出一种“防人之心”,时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戒备心理”。结果呢?谁都不愿意与他打交道,人际关系搞得很糟,弄得他没有一个知心朋友,自身非常害怕,却找不到原因。

  那么这列爱好猜忌的人有什么特征呢?

  第一、“怀疑一切”。这类人警惕性特别地高,对周围的人都采取不信任、怀疑走着瞧的态度,而且总是朝“恶处”去考虑。例如,同事们为他干了一件好事,他就会睡不着觉,一个人在哪儿“捉模”:“他们为什么要为我做好事,是不是别是用心?是不是另有所图?”同事因为自己有事,几天没有与他说话,他就会闷着头地想:“他怎么啦,为什么这几天不与我说话?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是不是我出了什么问题?”

  第二、胆小、谨慎和怕事。这类人胆子较小,唯恐自己的行为有失检点,有失差错,唯恐被他人抓住“瓣子”,唯恐触犯了什么似地,行为缺乏生气,因此总是“不断地反省”自己。这类人,做起事来总是显得格外的小心,总是在某一既定的“框框”中办事,一点都没有大胆往前闯的劲头。

  第三、气量狭小,情绪变化大。这类人患得患失严重,心眼很小,气量也狭窄,也爱生闷气,一点都吃不得亏,受不住委曲,更经受不住他人的“闲话”。有时他人的“议论”并不是冲着他而来的,然而他却偏偏往自己身上联系,因而情绪变化很大,经常将内心的感受表现于脸部,时阴时沉,让人有感到不知如何办才好的感觉。
  
  第四、爱好孤独,不愿与他人打交道。因为总怕他人“算计”自己,总怕自己吃亏,因此不太愿意与他人打交道,活动圈极使在与他人交际时,由于心眼太小而不断地产生“误会”,即使他人向他作了解释,还将疑心留在自己的心中

  为什么这类人对他人的猜疑、戒备心理表现如此强烈呢?

  第一、与这类人在其人生的旅途中遭受过严重挫折有关。 一般来说,被他人的伤害越大,就越会产生猜疑的心理。譬如,我有一位朋友,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的一次讨论会上,因“随随便便地”对“中央”中的某些人议论了几句,结果不仅遭到“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的狠狠批判,而且还被发配到农村进行“下放锻炼、思想改造”了好几年。自此之后,他就变成一位“从不多事”、处处表现得小心谨慎的人。即使在小组会上也不轻易发言。真是“一旦被蛇咬,终生怕草绳。”
 
有一句俗语:叫“无商不奸。”不怎么太确切,但是,也有一定的根据:商人都生活在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环境中,稍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甚至倾家荡产,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只能强化自己的戒备、猜疑心理了

   第二、与他所处的“小环境”的人际关系紧张有关。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所处的“小环境”内耗严重、人际关系倾轧、紧张,小宗派林立,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火y味”,你整我,我整你,相互“检举”、相互“揭发”,充满了对立和斗争,那么,无形之中就会大大地发展人们的猜疑、戒备心理。你防着我,我也防着你,时间一长,这类特征就会潜移默化到人的人格特征之中去,变得对多疑和强烈的猜忌心理。

  第三、与一个人强烈的私心有关。 一般来说,猜疑心与人的私欲成正比例的。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是:越想害人的人,就越怕被人害。私欲(权欲、金钱欲、性欲等)越大,猜疑心理就越强烈。独裁者、野心家的私欲最大,因而疑心就越重。相反地,一个人如果是“无私”,那么,他的行为就必然是“无畏”。如果一个人考虑的总是自己,总是患得患失,那么,他的行为总会带有利己的特征,在他的行为中总会带有“躲躲闪闪”、“遮遮掩掩”的特点。有时往往连自己也感觉得不甚光彩,因此,在其行为中总要“包藏”什么,于是,他就不得使自己的行为“格外小心”,使他的行为“份外谨慎”。对他人也用自己的“小心眼”去衡量、评价,也就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这叫什么?这就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美国一位名叫潘恩的人说得好:“猜疑是卑鄙的灵魂的伙伴。”现实社会也的确如此,卑鄙的“小人”多猜疑。

  第四、与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有关。 有的人自小时起,由于父母亲的“专权”,或者在继父或继母的一种极度压抑的环境中成长,其长大后的人格特征就会带有缺乏自信、依赖心强、胆小怕事的人格特征。什么也做不了主,什么也办不成事,唯恐自己犯错误,因而对他人总是小心翼翼,充满了戒备心理  。

  第五、与人的年龄发展有关。 一般来说,年龄越老,疑心病就大。为什么?因为受新陈代谢规律的制约,人到了老了,各方面的功能都衰退了,就不中用了,容易产生自卑感,而越是自卑的人,猜疑心就越大。此外,人一老,各种各样的顾虑就多了起来,怕子女不孝,怕他人讨厌,怕自自己成为他人的“包袱”,怕……人的恐惧心理越多,也就容易产生好猜疑他人的毛病。

  一般来说,那些对他人充满了太强的戒备心理的人是不太容易搞得好人际关系的。

赞(0) 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觉得有用,欢迎转发;保留作者信息;(采集人员请润)七宗罪心理 » 理性的猜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Follow your heart

关于留言

觉得有用就打赏一下吧!您的支持是我做下去的最强动力!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