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Follow your heart

如果关于羞羞的问题你回答不好,可能会对孩子造成这样的影响

在为人父母之后,会经常性的、猝不及防的碰到小孩子的花式问题,在谈性色变的环境下,更是害怕孩子提出一些关于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姐姐的前面有两块肉‘,‘我的这个小丁丁是干嘛用的‘, ‘爸爸妈妈为什么晚上又在床上打架‘……

而在这个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不论是电视、手机,还是大街上的一些广告,都会经常性的看到相关的信息,小孩子可能还会问到一些更加私密性问题。很多时候,大人们会回避这样的问题,这种不好意思的反馈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

不知道现在是怎么样的情况,在我上中学的时代,两千年左右,有一门课叫做健康或者生物,其中有一个章节的内容都是在讲述男人和女人的性成熟特征或性相关内容。本来大家都兴致勃勃的想听听老师会怎样讲述这些有趣儿的内容,往往老师会让上自习课。女孩们相视一笑,男孩们怨声载道。本来应该是一节正常的、充满吸引力的内容,却被老师轻描淡写的一翻而过。

大人们不去正确的引导,总觉得孩子们长大了自然会明白,那「明白」的代价会很惨烈。

如果老师或家长总是忽略回避他们的敏感性问题,那么他们则可能会停止所有关于所有敏感问题的询问,而是通过一些“地下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性信息,或变态、或偏激、或夸张、或片面,而小孩子又普遍缺乏寻找真正的、全面的科普性性知识的能力。

所以,他们会将看到的、听到的当做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而模仿、或者自我沉淀。以为它就是这样的,久而久之没有经过正面的教育或者科学的学习,会对心理或生理产生永久性的伤害。

这种新闻早已层出不穷(不能忽视是早期性教育的缺失)

  • “结婚三年没有娃,原因竟然是没有发生过关系!”,这是比较有趣儿的。
  • “惊爆才xx岁的女孩,已怀孕6个月”,这个还算好的。“18岁的她已经打胎7次”,这是对身体的糟蹋和对自身的伤害。
  • “禽兽父亲对子女进行长达x年的侵犯”,让人不寒而栗。“学校老师猥亵了全班一半的女生”,这就是教育的缺失。(性教育包括如何防范)
  • “XX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感染艾滋病”,是一个悲剧。“xx感染艾滋病心存不满,报复心理致使23人患病”,更是毁了许多人的人生。


以上新闻的案例,对于看客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数字或者远在天边的事情。但它的背后,可能是一个个本来健康的人,变成了一个个心理扭曲,性格消沉的人了,很少有人能够在短时间内走出来,甚至很多人一生都有阴影。当然,影响不只只局限于以上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和婚姻有关、和性格有关,和性别也有关系。同性恋现在已经逐渐被一些人所接受,当然还是有更多的人对此难以接受。同性恋的形成不仅仅是遗传基因、激素的,也有可能是早期的心理因素导致。

心理学家曾研究过儿童期3~5岁是人类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幼儿对自己的异性生身亲长即父亲或母亲产生特殊强烈的依恋之情,特别是怀有本能的性欲渴求,同时伴随产生的是对同性生身亲长的敌对感。

这就是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在此阶段,双亲对儿童的性本能既不采取过分抑制,又不采取过分刺激的合理态度,儿童就会顺利通过这一阶段。相反,如果儿童在此期间心理遭受创伤,那么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就会潜藏在意识里,并继续影响个体的心理发育,最终在性成熟后发生相似的心理异常。

行为主义特别重视的是伙伴关系、偶然的机遇以及特殊的经历。一个人在与异性交往中受挫,有过不愉快的经验,异性恋情感得不到正常的发展,而同时又受到同性的引诱,就会产生同性恋的倾向。比如童年时期的性别认同错误,家庭教育中性教育被忽视,或者被拒绝,或者被歪曲(异性化教育环境),乱伦行为等这些偶然的机会或者特殊的经历会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形成同性恋。

这里并不是批判同性恋,而是指出一些教育上的问题。这些说一说是简单的,付诸实践可能就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了。就算是在当前的信息爆炸时代,还是被很多人不能接受。所以,作为父母这一身份的人,又会对孩子有长久影响的人,思维的转变是很重要的。

正式的、正确的、全面的去回答孩子一些关于羞羞的问题,你传输的不仅是知识,还可能是些影响一生的宝典。

更多查看:一本关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菲利普.津巴多著

赞(0) 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觉得有用,欢迎转发;保留作者信息;(采集人员请润)七宗罪心理 » 如果关于羞羞的问题你回答不好,可能会对孩子造成这样的影响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Follow your heart

关于留言

觉得有用就打赏一下吧!您的支持是我做下去的最强动力!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