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Follow your heart

一些人有‘罪’,仅仅是因为持有不同的意见|影响与改变

不知道你发现没,在一个团队或者组织中,如果出现了一些打破常规的‘声音’,它在极少的情况下会被认为是一种标新立异的做法,或者是勇于尝试的挑战,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被认为是一种破坏‘秩序’、‘规则’的异议者

儿时的玩伴,大都是一群小男孩儿,热热闹闹地拿着树枝、木棒当枪使,玩得不亦乐乎。当邀请另外一个小孩子加入时,他拒绝了,“我喜欢听戏,我要回家看电视学唱戏”。从此以后,我们便开始嘲笑他,“娘娘腔,兰花指还翘得那么高”。

​上中学时,同班里的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明星,经常会发生的事情就是,粉丝数量多的团体会去贬低那些非主流的或粉丝极少的个体。角度还很丰富,不仅仅是拿偶像的形象、作品去比较,还常有一些个人情绪的赋能,攻击内容非常丰富,现在想起来还真是蠢。

工作以后,发表不同的声音可就要谨慎多了,这个可能是在挑战领导的权威。公司内一个部门的做事风格比较传统,层层审批,处处设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之后来了一个新进且富有创新性思维的员工后,提出了一些有效、大胆的改进方式,这时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情况。

  • 上级和团队成员认同你,进行改革(这是最好的结果);
  • 上级认为你在挑战他(比较少碰到)
  • 团队成员认为你破坏了当期的工作节奏,认为你是“不祥的”(这种结果比较差,常出现在有干劲同事和养老派同事的对抗中)
  • 来的不是成员,而是领导(新官上任三把火,火候适当还好,如果火太大,也容易引起团队成员的消极、反对情绪)
  • 以上是简单说明了大多数人对发出不同意见的人的反应。在心理学中,就有研究是围绕“不同的意见”这一主题的。

异议者的心理学研究

一项经典的研究中,心理学家斯坦利·沙克特( Stanley Schachter)组织几组大学生围绕少年犯约翰尼·罗克应该被宽大处理还是从严治罪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每组由9个成员组成,其中3人是主试同谋,他们经过培训,在实验中扮演某种特定角色。这3个主试同谋的角色分别是:第一个人是“赞同者”,他会采取与另外6名真被试观点相一致的看法(无论另外6名真被试的观点是宽大处理还是从严治罪);第二个人是异议者”,他完全采取相反的立场,至始至终地坚持与小组观点相反的观点;而第三个人则是一个“滑头者”,他在讨论开始时持相反立场,但最后他会妥协,让小组成员改变他的观点,使自己与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相致,沙克特利用多个小组进行了这项研究,均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在讨论约翰尼·罗克的案子时,真被试直接针对“异议者”的意见不断增多。相对于“赞同者”,“异议者”与真被试有更多的沟通,尽管在讨论开始时这样的沟通还足以令人愉悦,但随着“异议者”始终对团体的观点加以抵制,“异议者”与真被试之间的沟通会变得越来越充满愤怒。在一些小组中,真被试最终不理睬“异议者”,并且忽视“异议者”的意见。可以认为,“异议者”最终遭受了“沉默对待”。

讨论结束后,要求真被试对3名主试同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真被试最喜欢的是始终如一的“赞同者”,而最不喜欢的是“异议者”。当要求真被试就未来案例评估小组委员会挑选成员时,几乎没有人把“异议者”作为他们自己的选择。这些真被试通过排挤和孤立“异议者”,对小组的边界进行了重构。“异议者”仅仅因为坚持表达一种不同的观点而成为了“人民的公敌”。而“滑头者”和始终如一的“赞同者”则没有受到这种歧视。

正如沙克特后来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所评论的那样,一些人有罪仅仅是因为持有不同的意见,而人们常常粗暴地对待这样的人。

所以,与其有罪以及遭受某种地狱般的折磨,我们当然宁可“随大流”了——做其他人做的事,说其他人说的话,按照他人的愿望行事。

当我们为了被他人所接受,避免被他人所拒绝而按这种方式行动时,我们就经历了被心理学家莫顿·多伊奇和哈罗德·杰勒德称之为规范性社会影响的过程。

这种影响包括在表面上采纳某一团体的主导标准或者规范,寻求获得(或者避免失去)来自于规范界定团体的正向情感——喜欢、尊敬和接纳。也是社会认同感的一种

所以,你想打破常规,就要接受被讨厌、被排斥的态度。前提是,你做的是正确的。

更多查看:一本关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菲利普.津巴多著

赞(0) 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觉得有用,欢迎转发;保留作者信息;(采集人员请润)七宗罪心理 » 一些人有‘罪’,仅仅是因为持有不同的意见|影响与改变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Follow your heart

关于留言

觉得有用就打赏一下吧!您的支持是我做下去的最强动力!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