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Follow your heart

恐惧感产生的压抑作用!


在介绍各种自我防御机制之前我们必须先理解焦虑这个概念。由出生而产生的分离感(出生创伤)是一切后来出现的焦虑情感的基础,焦虑的功能是防护主体心理安全,可以称为“心理痛觉”。焦虑可以帮助我们避开或者降低对于心理安全的危害,但是过度的焦虑将会妨碍我们正常的心理活动,从而是我们的心理健康发生问题。而自我防御机制则是主体消减道德性焦虑的主要手段,所以是否过度频繁使用自我防御机制也是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心理问题的依据之一,同时通过一个人对于自我防御机制的使用我们也能够分析其无意识层面的一些信息,从而更完整全面的理解这个人的行为,因为人的思维是不可观察的但是一个人使用自我防御机制的行为是可以观察的。
虽然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并在著作中提出多种自我防御机制,但是真正系统总结并拓展自我防御机制的是其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她在归纳其父提出的十种防御机制的基础上又补充了她自己提出的五种防御机制。接下来让我们一一介绍 这十五种防御机制并分析其在生活中常见的表现形式。
压抑作用、投射作用、反向作用、移置作用、升华作用、倒退作用、心力内投、抵消作用、合理化、固着、以攻击者自居、利他主义、否认作用、禁欲主义、自我约束作用、

压抑作用:指把意识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和经验等,在不知不觉中拍迟到潜意识中去,使他们无法进入意识层面,以免造成焦虑、忧惧、愧疚等情绪压力或痛苦。压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始的压抑。即防止那些从未进入意识的本能性对象被选择变成意识;另一类是真正的压抑,即把某些引起焦虑的知觉、记忆等驱逐会潜意识系统中。安娜认为,压抑等够控制强有力的本能冲动,它是最有效也是最危险的机制,因为意识从全部本能生活和感情生活中退出所造成的自我分裂会永久的毁坏人格的完整。
压抑是主体最常使用的自我防御机制,但是却也是最不安全的防御机制,因为压抑并备有消耗掉本能冲动的能量,而仅仅是将其压至意识阈限以下,但是一旦这些冲动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便将爆发,从而可能会导致神经症等一些心理问题。压抑在生活中最常见的表现行为便是遗忘,我们忘记的往往是我们希望忘记的。

投射作用:指把自我不被接受的冲动、意念、态度和行为推向别人或周围的事物上。一般来说,自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把神经性焦虑或道德性焦虑变为客观性焦虑,以减轻内心焦虑的心理历程。
投射也是生活中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人们往往将自己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动推到别人或周围事务上,比如我们尝尝嘲笑别人一些特质或是爱好,其实这也是我们所具有的但不希望被外界知晓的。我们看到我们想看到的,我们听到我们想听到的。

反向作用:即个人有些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念不愿显露,除了压抑之外,在行为上采取与欲念的方向来表示。反向作用是对焦虑的非理性适应,他扭曲现实,使人格变得刻板僵化。反向作用和真实行为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前者比较夸张,二是前者具有强迫性。 反向作用在生活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夸张的表现出与自己欲望完全相反的行为,例如那些禁欲主义的宣扬者往往都会有频繁的自慰行为;那些过分强调公正廉洁的官员可能有重大的腐败行为。

弗洛伊德本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他在学术上是一名泛性论者,但是生活中他却是一个私生活极为严谨的人,或许正是由于发现了自己欲望和行为的反差他才建立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学说。

移置作用:指个体将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情绪反应(多属负面情绪如愤怒、憎恨等)转移对象、借以寻求发泄的历程。
举两个例子:如对某人憎恨,因无法正面与之敌对,转而破坏其财物以泄愤的情形;又如一个孩子受到父母责备后就向自己的小妹妹或玩具出气。简而言之就是找自己惹得起的“出气筒”。

升华作用:是把某些本能(包括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冲动和欲望用社会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
运动、艺术等社会活动或文化性的创造活动的能量都是源于升华作用。通过升华可以是自我改变冲动的目的和对象而不抑制它们的表现,这是最富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它可以把人受挫折的本能欲望转变为崇高的社会活动,而其他各种防御机制。

倒退作用:是指个人遭遇挫折时以较幼稚的行为应付现实困境,借以惹人注意或博取人同情以减低自己的焦虑。 生活中常见的倒退作用有抽烟、酗酒、哭泣、毁坏财物等等,说白了就是以孩子气的行为逃避现实。

心力内投:是指一个人吸收周围世界的各种感觉、欲望、观念和情绪态度,并内化而形成超我的一种心理历程。
生活中的表现即我们常常吸收他人的观点和理念作为自己观点和理念,我们吸收的是我们想吸收的。

抵消作用:指用某种想着活动或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借以赎罪补过。在这样的历程中,个人一方面希望弃置过去所做的一切,希望事情没有发生;另一方面希望自己按自己的愿望把事情重做一遍。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犯错后便采取忏悔、苦修、个人牺牲、造福他人等形式,使潜意识中的罪恶感得以解脱,消除来自超我与外界的压力。

合理化:是用一种自我能够接手区、超我能够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合理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酸葡萄机制,即希望达到的某种目的未能实现时,便否认该目的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另一种是甜柠檬机制,即凡做希望的目的未达成时,便认为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东西都是好的。
生活中平民往往痛骂社会和上级的黑暗,但是心底里却是希望成为“黑暗”的一份子便是显著的酸葡萄机制。而某些国人在出国无望时大肆的诋毁某些发达国家兼一味的盲目爱国宣扬“国粹”何尝不是两种机制的综合表现呢。而反观早期精神分析学派的各位大家,在人格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缺陷,其各自理论也可以看做是其最各自人格缺陷的合理化。

固着:是指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及习惯反应的刻板化。 每个人在开始一项新的尝试时,都不免感到顾虑重重;在离开自己熟悉的旧事物或就旧环境而接触陌生的新事物或新环境时。免不了产生焦虑。如果这种焦虑过强,人们则可能会倾向于固定在原来的生活方式上,重复着原来的行为模式与反应习惯,而不愿走向新的生活。生活中常见的咬手指甲、酗酒、烟瘾、贪吃等行为都是固着的典型体现。(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有关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的众多书籍。)

以攻击者自居:是对自己所恐惧的人或对象的行为进行模仿和学习,使人在心理上感到他就是那个令人恐惧的人或对象,以此来消除他自己的恐惧心理。安娜认为这种自居作用适合投射作用同时起作用的。
生活中那些有严重暴力倾向的人往往其内心都是脆弱了,他们的暴力行为只是为了掩饰自身的恐惧。

利他主义:也是一种投射作用。在利他主义中,或至少在利他主义的一种形式中,一个人放弃了她自己的一些愿望,为此他必须面临愿望的挫折。利他主义的解释有两层意思:意识通过自居作用使满足代替挫折;二是把遭到拒绝的被动角色换成恩人的主动角色。 当代80后的父母将被时代践踏的梦想施加给其子女身上延续便是典型的利他主义。

否认作用:是把发生的不愉快事情加以否定,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它和压抑的区别是它是对于拒绝事情的发生但不是将其遗忘。小孩砸坏东西后,用双手将眼睛蒙住;在配偶去世后还保留着和她在一起时的生活习惯等行为都是否认作用的体现。

禁欲主义:表现了青春期的一种心理,安娜认为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本能的冲动不断增加,青少年常为此感到不安,而采取克制一切欲望和快乐的做法来保护自己。他们往往放弃许多多娱乐活动,有的甚至限制每日的摄食及睡眠,以此来达到禁欲目的。

自我约束作用:是把冲动向内转成自我,而不是向外转成某一对象。其结果会导致心理不适、罪疚感、忧郁以及受虐癖的情感。 
所谓的受虐狂便是自我约束作用过度使用的一种极端个体。

以上便是精神分析的所有十五种自我防御机制,介绍这些防御机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使大家对看似玄奥深邃精神分析理论产生兴趣,并通过分析自我防御机制的使用来更好的理解人,更宽容的看待别人,而不是仅仅拘泥于理论字面上对于人们行为的那些泛性、“病态”的叙述

赞(0) 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觉得有用,欢迎转发;保留作者信息;(采集人员请润)七宗罪心理 » 恐惧感产生的压抑作用!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Follow your heart

关于留言

觉得有用就打赏一下吧!您的支持是我做下去的最强动力!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