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Follow your heart

情绪疗法与读心——如何将恐惧转变成委屈并用愤怒表达

终于可以流畅的表现出将恐惧的情绪而转化为委屈并通过愤怒的方式表达的过程。这个过程在真实的行为中并不像一般的情绪那样可以是在不到一秒或五秒内表现出来。但也不排除有深刻体会,或经常遇到此类主题,或习惯了用这种方式表现的人,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来。
我们的情绪,有8种来自遗传,这种遗传来自我们祖先对主题的主观感受,并且这种感受即带来了人类的进步,同时也让人类变成比所有生物都更脆弱和攻击性。

我在这里,主要来描述恐惧的转变。“恐惧”是一种遗传性的情绪。我们最初的婴儿都具有对某些事物的恐惧,比如巨型的蜘蛛或蛇,以及任何看起来非常庞大并且能发出巨响或快速向我们驶来的生物。在几百万年前,两个猿人,看到了同一条巨大的毒蛇,他们并不害怕,因为那是第一次遇到蛇这种生物。然而,蛇向我们的祖先发起了攻击并咬到了其中一个猿人,我们猿人祖先,并没有很在意伤口,从一开始对蛇的好奇,不知为何物的认知结构中,加入了“蛇”会咬人。可能这个认知正在两位同仁之间交流,毒素已经开始弥漫到可以致命的地步,一个猿人开始抽搐,并且很快死去。这时,另一个猿人才料想到蛇的威力,并且撒腿就跑,带跑了很远之后,才停下来大口的喘气,瞬间感受到恐惧。之后,这个猿人跑回部落,叫上其他成员,重新找回尸体,并且向部落成员描述蛇的危险。我们就是这些在史前社会,幸运的存活下来的猿人的后代。这就是情绪遗传的来源。刚诞生的婴儿对某些主题也存在恐惧,手很自然的放在背后,手自然的变凉等表现都说明了婴儿身上的恐惧。我们的恐惧可以是遗传的,同时也可以是后天类似主题引起的。

这里我多次讲到“主题”我解释一下,主题并且简单的等同于事件。事件可以是真切发生的,并且大多数会与他人相关。而“主题”还包括了只与自己有关,或一切可以引发相关情绪的联想。我们是天生具体恐惧,我们可以被一次自己经历的车祸而加剧恐惧并且留下阴影。我们也可以是看到别人发生的车祸而留下对场面,对某些声音的恐惧。也可以是内心已经存在恐惧的阴影,而后进行思维整合后,联想的,且非常真实的恐惧。我们看到的小说,剧本都是这样的思维整合,最后我们看到的精神病患者或癔症患者,都是属于联想到的,又极度真实的情绪感受。这就是“主题”一切真实发生或联想到的,可以激起某个特定情绪的外部或内部诱因。所以我们害怕了之后,只需要看到类似可以激起我们害怕情绪的主题,我们就可以重新感受到害怕。是的,是需要类似。甚至有些人,会将“类似”进行整合或者是泛化。变得弓杯蛇影。 所以我提出“人在害怕之前就已经害怕了”。人有两种最为基础的情绪,:恐惧和委屈。恐惧刚才描述了,无论是蛇杀死了我们其中一位祖先,还是狼群杀死了我们一族群中绝大多数的成员,只要活下来的人,就习得了恐惧,并且恐惧不断发生,便有了可以类比和传授,形容的可能。最关键的一点,我们别忘了,情绪可以被感染,还能被夸大。一群人走过斑马线,这是边上的工地落下巨石,砸死了一个行人,一群人都目睹了这个惨况,而其中的单个成员内心的恐惧,会因为看到了一群人的表情和应对的方式而自动夸大内心的感受。所以某些不良情绪的人在一起生活恐怕带来的不会是彼此的相互释放,而是徒增烦恼。比如焦虑、抑郁等。而委屈,发生的可能就更多了,我不再一一例子,只要记住一句话:“为什么会是我,为什么要选择我,为什么总是针对我”。这些话语都能很强烈的表达出委屈。并且如果你对情绪的感受性还不错,你能读出,我写的这三句话的委屈程度在加深,并且你可以猜想到这三句话后的行为,除了愤怒或攻击,没有别的了。当然可能对外,对内,或者自我压制。

对于情绪和恐惧,我已经稍微介绍了一下。下面我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具体恐惧会如何转变成为委屈并通过愤怒的方式表现和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实现这样的转变。我在今年的寒假,我在老家的一所中学为一个女生处理,因对老鼠钻进被窝而带来的恐惧,这种恐惧使她无法正常上学。这个女生的家庭对她的关爱非常到位,过着小公主似得生活。而我还是采用自己不成熟的技术“情绪疗法” 我先询问了一些她的情况,并且是否在生活中有过委屈的事件发生。待会就知道我问这话的原由。 我还是做这样一个过程。先做一些小的感受性练习,并且在练习中植入我敲击课桌的轻微声响。这是为了做条件反射。这时候是无法建立想要的反射的,不过你的耐心会给你想要的回报。接着让他趴在课桌上,并且尽量放松和舒适。是的,趴着,并不会很舒适,这是我的要求。接下来,我们来做放松,这需要感受,从自己的放松来感受她的放松程度,并且需要尽量一致,这需要自己摸索,我个人认为。然后告诉她,我会描述一些场景,并且需要你进行对我描述的场景进行感受。(有节奏的在一句话结束后,敲击课桌)并且,要闭上你的眼睛,最好你能闭上,并且自己用手挡住光线。(事前,我拉上了窗帘) 之后,我开始用遇到老鼠的情景进行描述,并且越来越细腻。当一次场景描述完成后,我观察她的状态,然后开始第二次描述毛茸茸的事物钻进了被窝,那种感受,情绪的体验和任何能想到的可能。我的目的就是激发当事人的情绪。当我感觉她的恐惧被激起到非常强烈的时候,我开始描述另外一个我加入的场景,某个男性突然闯入,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开始数落你的胆小,她的幼稚,她的无能。。。。。。(因为之前有个非常委屈的事件,这个数落她的当事人被我拉进来了。) 我的目的就是要开始激发她的委屈感,当不断重复一些内容后,她开始感到无力,这是委屈走下深层的表现,一旦转入向下的情绪过程,一切都毫无意义了。我开始转换说法,你要开始跟着我说与“为什么会是我,为什么要选择我,为什么总是针对我”相关的表达。当这种表达随着我的手指敲击会产生一种“上弦”。我将听到的声音与感受将近到达一致性的过程,称之为“上弦”这不仅仅是声音,例如我做过这样的实验,两个都是被我用焦虑激起的人,其中一位开始乱画在白纸上,另一位什么都不做,作画的结果,让不做画的人看,很乱的画面面却感觉不太乱,并且看出了清晰的图像。而这时让作画的人,看自己的画面。她觉得很乱,并且自己什么都看不出来。这就是可能焦虑指数相同或接近的两个人,假设焦虑度都是10分,乱画的这位通过这个画面,释放了3分焦虑,剩下7分看原本10分的画作就感觉很乱,而什么都没有做的人,看10分焦虑的画面,就接近持平,并且产生某种共鸣。这就是“上弦”。

这里我外加一个情绪解释,高指数存有某种情绪的人,更容易激起低程度的主题,更容易“上弦”并且产生情绪化,甚至情绪化得过程延长,变成某种心境。当然这就要看,情绪的正负了。低指数存有某种情绪的人,就更难“上弦”。(每个人都存在属于自己特有的高或低的“上弦”)重新回到我们的主题中来。“上弦”的完成,通过“为什么会是我,为什么要选择我,为什么总是针对我”相关的表达。我激起了她的愤怒。并开始引导她可以肆无忌惮的表现出来,我引导她桌前就有老鼠,并且很大,在这阶段的描述中,我植入了更多的勇气,并且最终怂恿她去攻击老鼠。是的,我用了怂恿,这是我的意愿。非常抱歉,我的确存在实验性的含义。但是希望看到此处的读者能想到华生。不要因为违背了什么,而沦为毫无意义。因为这种怂恿,对于这个女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她的生活从来不需要勇气和将恐惧打碎。她的家人为她完成了。而内心中,她的家人无能为力,爱莫能助。 她愤怒的站起来使劲的击打面前的纸团,并且用边上的扫帚击打桌面,坐在非常角落的一个老师,看到了一个非常柔弱的女生的疯狂。是的,可以称之为疯狂。头发都散了。那种场景。持续了近2分钟。然后坐在地上,流出了几滴眼泪。最后再次做放松。让她慢慢平复,并且加入一个愉快的意境。让她回到正常生活中来。这样的过程,1月内做了3次。效果是大大降低了对老鼠和毛绒事物的恐惧。当然在接下来的两次交流中,我加入了对老鼠对爬行动物的介绍。因为恐惧的来源还有一个意识的原因——无知。我在自己摸索并不断完善的“情绪治疗”中已经数次使用了这种情绪的转换,当然,至于会有什么不良之处,我还需要探索和跟踪。 上述即为,恐惧转变成委屈并且通过愤怒的方式表现的一个案例

接下来我们要看看另外一点,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激发情绪。 这里主要是存在主题上的6种情况:第一:是否与我们之前的主题很接近。一个外部出现的诱因和主题越接近,也就越容易被激起;同样也更难以被削弱,它的作用。举例:清晨,一个白领开车去公司上班,在过红绿的时候,一个司机插队。这位白领先生就义愤填膺的指责这个插队的司机。而他在公司,遇到自己做了很久的计划被人批评却很少发怒。这是为何。因为这个司机的行为,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会感到不满的行为,即当目标受到阻碍时,行为的介入远比语言的侵犯更容易激起情绪化。当然我举了一个与我们遗传有关的情况。所以,当我们想要去数落或指责别人的时候,你光动嘴就可以了。如果你还有模有样的表演,做出行为,那么这种挑衅直接可能造成孩子的阴影,或者直接挨揍。

第二,场景相似的程度。

当下产生的主题与过去留下的情绪场景越类似,情绪越容易被激起。 我们故地重游和心爱的人,那么如果第一次来时感到非常愉快,而场景又没有明显变化,你们用爱情留下的烙印,还留在树皮上,那么你们会非常的开心。同样的,如果深深的被某个高大、力量、权威的男性嘲讽,贬低,那么这个人对男性权威对他的稍微不满或批评都可能激起强烈的委屈感。 第三,形成的年纪。

这不需要多说,诱因形成的时间越早,削弱它的影响就越难,激起也就越容易。部分原因是,在我们还年幼时,对任何情绪引发的反应的控制能力发育还不完全。因此,即使其他因素都相同,与成年以后形成的诱因相比,幼年形成的情绪诱因,往往与更强烈的情绪反应联系在一起。这里还有另外一点,貌似很多心理学家都肯定这一点的存在,幼年是人格和情绪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个时期学到得东西更深、更难以改变。第四,最初情绪的强烈程度。

诱因(主题中真实发生的事件)初次形成时引发的情绪越强烈,那么越容易被激起,自然也越难以削弱。举例;如果自己受到嘲讽,而这个情况只是被轻轻带过,那么问题不大。但如果嘲讽来的很强烈,让自己感到是羞辱(委屈的道德化情绪)并且有了丧失信心的感受。那么这个情绪被削弱的的难度将非常大,并且未来很容易被激起。或者产生自卑等等。第五,情绪经历的密度。

它会影响诱因的强度和坚信度。简单的说,就是在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的,产生强烈情绪变化的、令人无法抵挡的情绪经历。如果在短时间,或经常受到某些该死的嘲讽和贬低,那么意味着这将成为很难改变的情绪诱因。并且如果强度很高,几乎当我们出现类似主题的时候,我们在最初的几秒钟内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做了什么。这也是某些人情绪上来之后作出非常极端的行为的情绪因素。它会加长我们情绪化的时间,并且延迟意识参与的时间。这就仿佛会将人变成一个淫威肆意的暴风雨。
第六,个体在情绪反应的速度、程度、恢复时间上各异。

有更快的、更强烈的情绪反应的人往往更容易被激起。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当我们的人格初步建立后,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人的感受性比较强,这群人对他人的感受的解读也有非常的能力。而部分人群,我用傻乎乎来形容。他们似乎很少关注别人的感受,或很难感受到。

好,介绍完这六种容易激起情绪的因素,最后我们来看看,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实现恐惧到委屈的转变并通过愤怒表现出来。或者某人没法这样表现,我们又如何来激起。恐惧是原生的情绪,天生就是一个准备的状态。只要外界产生类似的主题或接近的诱因,便直接激起。恐惧是没法直接变成愤怒的。它需要委屈。我高中有位同学,他的内心充满恐惧,却可以在几秒钟内表现出愤怒。他的爸爸妈妈总是没完没了的吵架和打架。并且从他年幼时就如此,而他的父亲喜欢酗酒,并且回来后总是打老婆和孩子。这个同学的内心充满了对家庭的恐惧,同时请大家回忆起那句话:“为什么会是我,为什么要选择我,为什么总是针对我”。他的委屈感可能比所有人都强烈。这时候,他在家庭就像一个领导在上面讲话,下属根本不敢插嘴和反对一样。活着这种需要强忍着,压制情绪的生活中。 可想而知他在学校里会有什么样的行为。面对老师敢直接拿起桌椅砸向老师。面对同学,一言不和,再好的哥们都往死里打。打人最喜欢打耳朵、下巴、眼角等部位。由于我和他有一些关系,他总找我走五子棋,并且总是输给我,最后输一盘,我可以问他一个问题。他的内心充满着对强者的认同。他的行为非常明显的展示了。恐惧转变成委屈并且用愤怒的方式表达的过程。这里,愤怒的方式,愤怒本身也就是一种情绪。这种情绪的激起是很容易的,但是将成为一种方式表达,向外或者向内。这是需要学习的。所以不是每个人被一条蛇逼到没有退路的时候,都会奋起将蛇杀死逃生。有些人就直接站在那里被蛇活活咬死。那么如果当事人没有或者对某种我们需要的情绪感受很少怎么办,那么我第一个案例。我有意的在之前先了解有关的情况,了解到有关于委屈的事情和攻击行为,接着开始不断地重复和渲染,用这样的支架式打通这种情绪的转变。当然这里,你必须要先知道,哪些情绪之间是有相互关联并且可以转换,还有就是哪些情绪是原生性的,哪些则是我称之为“道德化”情绪。这种情绪,它一定是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原生性的情绪,谁都会有,却因为不同的后天学习,出现了自己关注,在乎的道德化情绪和行为方式。

赞(2) 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觉得有用,欢迎转发;保留作者信息;(采集人员请润)七宗罪心理 » 情绪疗法与读心——如何将恐惧转变成委屈并用愤怒表达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Follow your heart

关于留言

觉得有用就打赏一下吧!您的支持是我做下去的最强动力!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