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Follow your heart

心理学家佛洛依德在《梦的解析》中解释关于亲友死亡的梦

我们经常会做梦,有的人会把它当做毫无意义的幻想,有的人会认为它是自己心里情感的某种折射,我们看看心理学家佛洛依德是怎么解释的(关于亲友死亡的梦,作者以第一人称讲述)。

一个典型的梦是这样的,它的内容包括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儿女的死亡离世。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在梦中人并没有感到十分痛苦,所以在醒来后会对自己的冷漠感到惊讶;在另一种梦中,人们为亲友的死亡,伤心欲绝,甚至在梦中哭出来。
因为第一种并不算典型的梦,所以我们先把它放到一边。如果非要对它进行分析的话,它的内容实际上指向了一种隐藏着的愿望。就像我提到过的,梦见姐姐的孩子躺在小棺材里的例子。这个梦并不是说做梦的人希望她的外甥死去,而只是如我们分析的那样,其中只是包含了一个隐藏的愿望—在另一个外甥葬礼上见到她的情人,她已经相当长的时间没见过他了。梦见上帝表明了她想再与他见一面的愿望。梦的真正目的是这个欲望,因此她在梦中没有悲伤,是不奇怪的。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梦里的感情不属于梦中的显意,而属于梦的隐意,梦的伪装影响了想象内容,里面的感情却保持不变。

在另外一种梦那里,做梦的人的确想到了自己亲友的死亡,悲痛之情也同时降临。与梦的内容相一致,这类梦中希望有关人能死去的愿望是存在的。我猜测,会有许多做过这类梦的读者站出来反对这一意见,所以,我必须寻找更大的理论基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我们之前举过这样一个例子,用它来证明梦中实现的愿望不定都是最近的愿望。它很有可能是过去的、被抛弃的、隐藏很深的、被压抑很久的愿望。既然它们在梦中出现,承认它们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它们没有彻底的死掉,只要有机会就定能复活,就像奥德赛中的那些幽灵,人血会让它们瞬间苏醒。那个梦里有孩子躺在棺木中场景的例子就含有一个15年前的愿望,做梦者也亲口承认这个愿望是存在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它对梦的理论建设可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甚至这样的愿望也是来自童年的回忆。做梦的人,最早的童年回忆都来源于这个愿望。她小时候听说,她的母亲在怀孕时,患上了抑郁症,所以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这个孩子在肚子里死掉。当她长大结婚之后,也怀上了自己的孩子,竟然做了一个跟她母亲一样的梦。

假如有人梦见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是父母的死亡,十分的伤心,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他们是希望自己的亲人现在死掉。这种证明在释梦理论面前也是不必要的,这也只是说,做梦的人,在儿时,某个时间段内,还有着一种对死亡的希冀。可我担心的是,那些反对者并不这样认为,他们仔细思考和回忆,都没有察觉到自己有过那样的愿望。所以,我只能利用手头上所收集的证据来证明,童年的心理状态下潜藏着许多不为人察觉的东西。

首先,我们要看孩子和他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如何。兄弟姐妹之间都是相亲相爱的,这样的说法在现实中并不成立。在现实中,已经长大成人的好多人都对自己的同辈亲友怀有深深的敌意,这种敌意就来自童年时期,也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当然也有反面的例子,就是小时候他们之间处于非常敌对的状态,长大后却变得和平相处了。年长的孩子总是欺负年幼的孩子,争抢他们的东西;年纪小的孩子由于自身实力差距,敢怒不敢言,对他们,又羡慕又害怕,或者追求正义进行反抗。父母十分苦恼,他们实在找不出孩子之间不能和睦相处的原因。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发现,就算一个十分乖的小孩,也不具有大人眼中所期望的那种性格特征。

儿童的天性是自私的,他们对自我满足的追求十分的强烈,并且是无条件地满足。有时他们会针对自己的竞争对手,尤其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但我们不能说孩子是坏的,只能说他们的行为有些过分,在法律上孩子对自己的坏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这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期望,在儿童时期,想要帮助他人的冲动和道德观念逐渐在形成,就像梅涅特所说的:一个“继发性自我”将掩盖和抑制原始的自我。

当然,道德观念的发展并非在所有方面都同时进行,而且,童年不注重道德的时期的长短,在不同人身上的情况也不相同。假如道德观念的发展失败了,我们往往将它称作是“退化”,因为发展受到得存是非常明显的。原始自我被后来的急发性自我覆盖后,猜疑症发作时还是能至少部分地表现出来。癔症症状和调皮孩子之间的相似度十分惊人。而强迫性神经刚好相反,它与原始自我萌芽时所强加的道德观念相当。

有很多人,他们当前,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十分融洽,如果有人离世,悲痛之情肯定会将他们包围,但是在梦中,他们会发现小时候潜意识中的敌意依然存在。当观察不满3岁的小孩子对他们的弟妹的态度时,我们会发现许多非常有趣的事。在此之前,这些小孩子还是父母的唯一,可是现在他们被告知,家里有鹳鸟带来的一个新孩子。小孩子在看过这个新成员之后,非常坚定地表达,让鹳鸟把新孩子带走的意愿。我肯定,儿童有足够的判断力,察觉到新生儿有可能会给他带来某些坏处。

我有一位相熟的女病人,她有一位比她小4岁的妹妹,她们的关系十分的好,可是据我所知,当她的妈妈生她这个妹妹时,她回答说:“我可不会把我的红包都给她!虽然真正认识到这种情况是后来的事情,但她的敌意产生得相当早。还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个3岁的小女孩想要把摇篮中的婴儿掐死,是因为她察觉这个孩子可能会对她产生威胁。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嫉妒心就已经相当强烈了。如果家里的新孩子不幸去世,他们就会继续独享来自父母的宠爱,这样的愿望难道不是很自然吗?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年龄阶段不同,也会导致小孩对弟妹的态度不同。在一些阶段,年长的女孩有时会把一种母爱的本能施加到新生儿身上。小孩子之间,对兄弟姐妹敌意的普遍性比我们观察到的要广得多。

由于我自己的孩子年龄都相仿,从他们身上我找不到观察的机会。而我的小外甥,就很好地补偿了这一点,他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观察机会。他成为父母的一个关注点只维持了15个月,他的妹妹就降生了,打破了这种状态。在一开始,我的小外甥女得到了哥哥非常友善的对待,但很快,等我的外甥差不多两岁时,他学会了一些语言,并开始利用这还不太熟练的言语表达他的不满。每当听到别人把他的妹妹当作谈论的主题,他都会上前打断,非常生气地哭喊:“她十分小,十分小!”经过几个月的发育,在他口中的小妹妹已经不能再被称为“十分小”了,但他很快会找出另一个理由来对自己的妹妹展开攻击。他几乎把自己所有能想到的理由都想了一遍,然后脱口而出:“她连一颗牙都没有。”

我另外一个姐姐的大女儿也有些有趣的故事,是我们家人没有忘记的。在她6岁那年,她花了很长时间来缠着家里的每一个亲戚去确认,自己的妹妹露西还没有资格和能力了解一些东西。显然,在她的眼里,比自己小两岁半的露西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

在我所有的病人那里,都可以看出,在梦里兄弟姐妹的死亡事件,对应的是一种不断加强的敌视心理。只有一个例外的存在,但我们经过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个例子也可以被视为对这一结论的肯定。某一天,在我为一位女病人解释某件事情时,我猛然间察觉到她现在表现出的症状可能与这件事存在着某种关联。当我问她有没有做过这种梦的经历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坚决地否认自己做过这样的梦。但是她讲到,自己唯一有印象的是4岁那年做过一个和这个没有一点瓜葛的梦,从那时开始这个梦在她的人生中挥之不去反复出现“她与自己的哥哥姐姐以及各种堂兄堂妹等一众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突然就在一瞬间,他们全都长出了翅膀,飞向天空,消失了。”

对于这个梦的含义,她是很能理解的。但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出,这个梦所代表的是全部兄弟姐妹的死亡,它的表现形式受审查作用的影响很小。

我非常自信地作出了进一步的分析:两个兄弟的孩子肯定是从小生活在一起的。在他们当中,曾经有一个小孩不幸早逝,而当时我们的做梦者虽然还不满4岁,但她充满了好奇,于是问了一充满智慧的大人,小孩子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会变成什么?那个大人的回答大概是:死后的小孩会长出翅膀,变成一个个小天使。在这种解释的作用下,梦中的所有那些兄弟姐妹,都生出了像天使一样的翅膀,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都飞走了。但是,这个故事的编造者却成了唯一一个留下来的人,想想,在那么多人当中只有她一个留下。那群孩子在草地上玩耍,最后飞走了,毫无疑问,他们一定是代表“蝴蝶”,可以看出,古人的一些思想已经影响到小孩子了,因为古时候的人都这样认为:灵魂,具有蝴蝶般的翅膀。

当然会有一些持反对意见的人站出来说:“小孩子对他的兄弟姐妹存在敌对心理是有可能的,但他们怎么可能会想要对方去死呢?小孩子不至于坏到这个地步吧?”持这种意见的人很明显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小孩子眼中的死亡与成人眼中的死亡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死亡所意味的阴森恐惧、冰冷的尸体、破败的坟墓以及望不到尽头的虚无都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我们这些成年人对这些都是无法承受的,宗教中所呈现的关于“彼岸”的各种说法都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死亡的恐惧对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所以他们会毫无顾忌的说出一些关于死亡的话来,对他人进行威胁:“假如你再这样做,你就会像弗朗茨一样死去!”可怜的母亲,听到这样的话之后,会感到震惊无比,由此大部分孩子都活不过童年的印象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一个参观过自然博物馆的孩子,虽然仅仅只有8岁,但他却对自己的母亲说出了这样的话:“妈妈,我非常非常爱你,假如有一天你死了,我会把你做成标本,摆在我的房间里,每天都能看到你的愿望就实现了!”我们不得不吃惊和赞叹,小孩子对死亡的概念与我们是有如此大的差别。

假如没有亲眼目睹过死亡降临之前的痛苦,那么在小孩子的眼中“死亡”也只是“离开”,与活着的人变得相安无事。旅行、辞退、疏远与死亡所带来的一个人不在了的不同后果,他们是很难分清的。经过分析发现,在幼童时期所经历的一个保姆的开除与母亲死亡的记忆,会重叠在一起。令许多母亲非常伤感的是,小孩子般对某位离开的人不会产生太强烈的思念。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外旅行了数周的时间,可就在这段时间内,她的孩子一次都没有提起过他母亲到底去了哪儿的问题。但是,假如母亲真的去了那个神秘的一去不复返的地方,小孩子最初可能会忘了她,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会开始回忆起自己的母亲。

如果一个小孩对另一个小孩产生了一种希望他离开的动机,那么通过某种形式来表现出自己的欲望就变得不可阻挡了,死亡是形式的一种。从死亡愿望梦中所包含的心理反应中我们可以看到,儿童和成人的梦的愿望都是相似的,尽管他们的梦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一个孩子由于他的自私而视自己的兄弟姐妹为竞争对手并怀有敌对心理,是一件情有可原的事情。可是他们对希望自己的父母死掉又该怎么理解呢?父母无疑是他们的保护者以及爱的提供者,能满足他们的许多需求,能够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爱不就是他们自私之心所拼命需要的吗?

为解决这一的难题,我们提出了这样的经验:已知的大部分”父母死亡的梦”都是做梦者梦见同性双亲死亡的情况,比如男性梦见父亲死亡,女性梦见母亲死亡。我们无法非常肯定地说所有的梦都呈现这样的情况,但至少在大部时候这种情况是成立的,所以我们要对具有负面意义的因素进行分析解释。简而言之,人对性别的偏爱在童年时期就暴露无遗,比如儿子会把自己的父亲当做爱的竞争对手,反之女儿对母亲也是。只有当他们把竞争者排除在外之后,他们才能独享那份爱,得到更多的好处。

请各位先不要急于排斥这种说法,斥责它的可怕至极,在此之前,我们可以仔细考虑一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真实关系又是怎样的。社会文化有这样一条准则,它要求子女必须孝顺自己的父母,可是真正观察到的事实与此存在很大出入,我们必须要进行区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敌对心理其原因有很多,不止一个,在更多情况下,“审查作用”把这些产生的愿望都拒之门外了。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父子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十诫”在我们心中的崇高性让我们不能很敏锐地感受到事实。大部分人已经超越了第五诫的界限,这或许是我们不敢承认的。不管是在人类社会的最低阶层,还是在其最高阶层里,对父母的孝敬之道在其他的兴趣面前都会做出让步。

古代神话传说总是向我们传递出这样一种信息,这种信息虽然是模糊的,但大概都呈现出父权的霸道嚣张形象,所以父亲留给我们的印象都不是特别好。克洛诺斯像吞食猪仔一样把自己的儿子吃掉;宙斯弑父而夺得王权。在古代家庭中,作为一个父亲,他的权力越大,他的儿子与他的敌对性也就越强,因为儿子总是急切地盼望自己父亲的死亡,早日继承父亲的位置,独享大权不敢想象的是,在我们今天的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中,父亲强烈的控制欲,拒绝儿子的自由发展,使他们的关系恶化,敌对心理愈发强烈。医生常常发现,获得自由的满足感很快就能掩盖自己父亲死亡的悲痛感。现代社会,传统的“父性权威”仍然是许多父亲梦所执着的点,诗人易卜生曾经把这种父子之间的永恒冲突搬到自己的戏剧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母女之间的冲突,大多从女儿想要争取性自由开始。母亲在这之中扮演一个守卫者的角色。女儿的年轻成长,映衬出母亲的衰老,性欲很快就会离她远去。

这些关系的表现,我们每一个人都曾亲眼看到过。但有一点我们是无法解释通的,一些把孝道奉为天条的人,为何还要梦到自己的父母死亡呢?对于这一点,我们从以上的解释中逐渐明白,回到儿时对父母死亡的愿望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神经症方面的分析对我的说法有了更加有力的证明。分析结果非常的明了,它告诉我们,小孩最原始的“性愿望”产生于很早的年龄,父亲是女儿最早的感情对象,而母亲是儿子最早的感情对象。由此对于男孩来说,父亲成了他们厌恶的竞争对手,同理,女儿对母亲也是这样。我们在之前已经解释了在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中,这样的感觉是怎样转变成对死亡的愿望的。

通常来讲,这样的性别选择在父母那里也已经很早产生了,非常自然,父亲对女儿充满了溺爱,母亲对儿子的爱也会显得相对较多,只要他们的判断还没有被性别的魔力干扰,对子女进行严格的教育工作还是能够很好地完成的。这样的偏爱小孩子是可以发现的,所以他们就会对不偏爱自己的那一方产生矛盾。在小孩子的眼中,爱他不仅仅表现在对他一些特殊需求的满足,在他的各方面意愿面前大人们还必须做出让步。小孩子这样的表现,从一方面来讲是对自己性本能的遵循;另一方面,如果也被他的选择者选中,那么他的各种行为就会表现得更加严重。

西格蒙德.佛洛依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 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 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
  • 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
  • 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 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
  • 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
  • 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 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

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内容摘自:《梦的解析》被认为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

赞(0) 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觉得有用,欢迎转发;保留作者信息;(采集人员请润)七宗罪心理 » 心理学家佛洛依德在《梦的解析》中解释关于亲友死亡的梦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Follow your heart

关于留言

觉得有用就打赏一下吧!您的支持是我做下去的最强动力!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