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Follow your heart

影响的ABC态度(Attitude)、行为(Behiver)和认知(Cognition)

​“你这是什么学习态度?”
“这是你道歉的态度么?”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层次”

从小到大有很多长辈、老师、领导常常指责说我们的态度不端正,态度很重要,说明了态度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的态度从不喜欢转变为了喜欢,说明我们已经被一些事物所影响了。


态度就是对某特定目标的评价倾向。它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者人从喜欢到不喜欢或赞成到不赞成的一个评价。态度就是我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们推崇什么,讨厌什么,以及我们评价自己与环境关系的方式。态度是一种倾向性,这就意味着它是习得的,以某种特定方式思考某个事物、某个人或某个问题的倾向。

信念和态度的改变,也许不会直接引起行为的变化,但是它使这个人更容易受到后续社会影响的作用。

我们对社会事物有5种反应类别:

  • 第一种是行为本身,我们投票、购买某种产品、在某项请愿书上签字、献血,这些都是行为。
  • 第二种是行为意向,指在做某事之前的期望和具体的行动计划,有点像新年的誓言,这些计划可能从不会实施。
  • 第三类是指引我们行动的观念,我们的信念,或者(更宽泛的说)我们的认知。它们包括关于某个事物和应该如何对待它的一些信念和知识。
  • 第四种是情感反应,情绪或直觉,反映了对某种事件或某种事物所产生的生理唤醒,包括快感,悲伤等等。
  • 最后一类就是态度本身,即对某种事物的整体评价。

因此我们可以将态度广义地定义为建立在认知、情感反应、行为意向以及过去行为基础上的评价倾向性,这些都可以改变我们的认知、行为、情感反应,以及未来的行为意向和行为本身( Zanna& Rempel,1988)。

从社会影响的观点来看,态度常常是态度系统和与之相关的心理表征中最重要的部分。

评价的倾向性(形成态度)是人类的本能。的确,我们似乎会对所有我们碰到的事情自动地做出评价,不管这种遭遇是如何的短暂,或者事情是多么不重要( Zajonc,1980)。当人们在有了一个初步的体验以后被要求对人物或者事物的印象进行描述时,这种描述中就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好和坏的评价( Osgood et al.,1957)。那么态度就成为一种普通的、弥散性的心理反应。

哪怕其他心理表征事实上已脱离了信念和真实的知识,我们也能形成有关某些事物的态度(喜欢或不喜欢)。许多偏见(对我们了解很少的一组人形成负面的态度)都是这样形成的。

态度影响知觉和思维。

原本没有多少知识基础的态度,可能会影响知识的获取和信念的形成,而这些知识和信念最终可能“填充”以前空洞的心理表征( Pratkanis& reenwald,1989)。我们对于某事的整体评价影响了我们如何解释我们读到或听到的事物。

比如说,如果你对一个摇滚艺术家有很好的第一印象,你可能就会很关注他的音乐中适合你口味的细小方面。如果你最初不喜欢他的音乐,你可能就只会听见那些你不喜欢的东西。

态度是可以容易获取的评价性总结。

态度所扮演的另一种角色,就是态度是我们对问题的立场的总结。作为总结性评价,它们相对比较容易进入脑海。人们没有时间和脑力去仔细思考所有他们受到的刺激和所面对的环境因素。当需要对社会事物进行选择,特别是那些不那么重要的选择时,我们不会想起所有与该事物有关的信念和事实。而是走到底线,召唤出我们的一般态度,并让它引导我们。

依赖情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对影响企图的反应可以从一个极端变为另一个极端。

也就是从深思熟虑的、分析性的、系统的反应,变为肤浅的、匆忙的、自动的甚至几乎是“没脑子”的反应。在“没脑子”这一端,只有先前的态度引导反应。在极端的“没脑子”状态下,我们可以看到行为反应的产生有时就像自主性反射活动,几乎完全不考虑态度。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态度很弱或者不存在时。

态度的自我定义。

最后,态度也是关于一个事物的立场(“我不喜欢这个”,“我支持那个”)。即,我们重要的态度帮助形成我们的自我定义( Pratkanis& Greenwald,1989)。这就是说它告诉这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态度具有“标牌性价值”( badge value)(Abel-son& k Prentice,1989)。可以说我们是由我们所有的态度所组成的。我们将会看到,自我定义性的态度,影响到很多对相关问题的行为和态度。而且,人们很难轻易改变具有自我定义价值的态度。这种现象,可能会使潜在的影响者感到头疼。

这些说明了最后一个主题:既然有关重要问题的态度可以维持和服务于一个人的自我定义和自尊,那么许多影响过程可能会改变人的自我认识,而不仅仅是改变态度本身。社会影响的目的有时不仅仅是改变人的态度和行为,它的野心可能达到对人的人格进行改变,或者对是思想的整体控制,就像在一些组织中所做的那样。

由于这些原因,态度就是影响策略的最重要突破口。社会影响的最终目标可能是行为的改变,但是,通向这一最终目标要经过态度这一复杂的系统。

更多查看:一本关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菲利普.津巴多著

赞(0) 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觉得有用,欢迎转发;保留作者信息;(采集人员请润)七宗罪心理 » 影响的ABC态度(Attitude)、行为(Behiver)和认知(Cognition)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Follow your heart

关于留言

觉得有用就打赏一下吧!您的支持是我做下去的最强动力!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